北京
免费发布信息
十二生肖运程

真梦和假梦(转载)

发布时间:19-06-11 作者:王老师

如何识别某人讲出来的梦是靠谱的呢?

识别一、如果讲梦的人不想欺骗我们,他的话就可信。那么如何判断他没有欺骗动机呢?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判断。

1.如果讲述出来的梦不会给讲述梦的人带来实际利益,则他的内省报告不大可能会有欺骗,从而有可信性。

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中有一个例子。刘秀问冯异天下的形势。冯异说现在天下无主,劝刘秀即位做皇帝。刘秀这时讲了他的梦:“我昨夜梦乘赤龙上天。”在中国古人心目中,梦见龙或上天都预示着梦者将成为帝王,于是冯异解释说这梦表明刘秀命中安排要做皇帝,刘秀也就同意即位了。这个梦对刘秀就很有益。因为刘秀很想做皇帝,但是按中国人的道德传统,他又必须竭力推辞,直到有强有力的做皇帝的理由使他无法推辞才能接受。梦就是一个强有力的理由,成为最好的借口。中国历史上流传的大量这类的梦,可信度都是极低的。

2.如果讲述出来的梦会给讲述梦的人带来危害,或者包含着讲述梦的人不愿意暴露的内容,则他的内省报告可信度较高。

例如,一农民说他做梦当了皇帝,因此而被皇帝杀死。他的梦就有很高的可信度。

再有,如果梦暴露出梦者对亲人的愤恨、不合道德的性冲动等,这个梦就比较可信。

3.如果讲述梦的人很诚实,他的内省报告有可信性。

相反,如果讲述梦的人喜欢哗众取宠,出风头,他的梦可信性就差。因为他有可能故意把梦改编得更为离奇,以图吸引别人的注意。

4.如果讲述梦的人对梦没有一种极为固定的信念,则他的内省报告有可信性。

假如梦者坚信梦是一种预兆,那么他很有可能会报告一些准确地预见未来的梦。而实际上事实也许是:当一件大事发生后,他从记忆中找出一些片段,用这些片段有意无意地改造了梦,使它似乎成为了预兆。这样的行为无意识地歪曲了梦,使之与自己的理论信仰相合。

二、如果讲述梦的人缺少编造假梦的能力,则他的内省报告有可信性。

儿童的梦报告比较可信,因为他们几乎不可能编造一个假梦而不被识破。不了解梦的任何科学知识和理论的人,却报告了一个复杂的并且切合某种理论的梦,则我们认定这个梦有可信性。例如,一个完全不懂弗洛伊德梦理论的人,却报告了一个典型的由凝缩作用形成的梦,则有可信性。

三、如果梦者是在刚醒时报告梦,则他的报告有可信性。讲述梦的时间距梦发生的时间越近,可信性越高。

由于我们对梦遗忘得很快,所以在刚醒时报告梦可以大大减少遗忘。如果一个人讲述一个儿个月甚至几年前的梦,那么他的讲述可信度极低。因为在这么长的时间内,梦的绝大部分细节已经失去了。

四、如果梦的形式和内容符合梦的一般特点,则这个内省报告有可信性。

例如,大多数梦是主要由视觉形象构成的,很少有长篇对话。那么某人报告说他梦里看到什么事情就较可信,而他说他在梦里听别人讲了很多话就不可信。还有,一般来说梦中数学计算能力较低,如果有人说他在梦里准确地计算了复杂的数学题就不可信。但是,如果梦见有人说了很多话的梦者是盲人,梦中计算能力较强的梦者是数学家,这种报告可信度有所上升。

五、如果有相似的梦互相印证,则梦报告的可信度增加。印证的梦越多,可信度越高。

假如过去从没有人报告梦见了有颜色的事物,所有人都说梦是黑白的,只有一个人报告说“我做了一个彩色梦”,我们对他的报告不可轻信。而当许多人都说自己做过彩色梦后,我们可以相信彩色梦确定存在。一般来说,毕竟不大可能有这么多人说同样的谎言。

梦的情节也可互相印证。例如,某人报告说他梦中被迫赶,他想跑但是跑不动,后来就吓醒了。如果别人也报告过类似情节,则这个梦报告有可信性。

梦的结构也可以互相印证。例如,某人报告她相继做了两个梦,这两个梦完全相反。前一个是她和男友一起站在帆船上,周围是阳光灿烂的大海;后一个是她独自在海水里站着,马上就要被淹没。看起来是两个梦,但是更像是同一个梦的两个部分,通过它们之间的对比,说明了这样一个主题,过去的幸福和今天的孤独。如果我们不止一次地发现这种前后对比的梦,我们就可以肯定梦的确有这样一种结构。

六、如果梦的内容与梦者所受的刺激及生活事件有关联性,则他的内省报告有可信性。

1.如果梦的内容与梦者做梦时所受到的内外界刺激有关,则有可信性。例如,睡梦中听到门铃响,稍过一会儿梦者醒来,说梦见到寺庙游览,塔上风铃在响。再如,梦中大吃大喝,稍过一会醒来发现自己很饿。

2.如果梦的内容与梦者近期的生活事件有关,则有可信性。例如,某人梦见一条白蛇咬他。释梦者让他回忆前一大发生过什么事。他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事,只是和一个同学吵过几句,然后说,这个同学穿的是一件白衬衫。梦和这一事件之间有相关:白蛇——穿白衬衫的人。此梦有可信性。

3.如果梦的内容和梦者过去的重大生活事件有关,则有可信性。某女生常做一个恶梦,梦见窗子开了,一个长毛怪物站在窗上。据调查,她曾被入室强奸,当时罪犯就是越窗而入的。因此,此梦有可信性。

掌握了以上原则,我们大体就可以判定某个人所讲述的梦大致是可信的。当然,实际应用时,不可能每个梦例都能满足以上所有这些原则。一个梦能满足的原则越多,它就越可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