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
免费发布信息
十二生肖运程

佛家眼中的“梦”是什么

发布时间:19-06-11 作者:王老师

在一个佛教故事里记载:有位天人在与同伴游戏的时候感到疲倦,便找个地方打盹,他就这样去世了。他转世到人间,成为一个女性,结婚生子,活到很老才去世。去世后他又转生天界,一切就好像在做梦。他醒来时同伴的游戏刚刚结束。这故事也向我们揭示了人间与天界不同的时间概念。

佛教如何看待“梦”呢?根据佛教的看法,梦是一种心理现象,也是一种思维的程序,一种在睡眠中思维不受意识操纵的活动。我们的睡眠经过五个程序:产生睡意、浅睡眠、深睡眠、浅睡眠、觉醒。

在《弥林达问经》里,那噶瑟纳尊者认为:

一、梦境所产生的一切景物,早已储存在我们的潜意识里,他们之所以会影响我们的意识,主要是因为忧虑。当我们睡眠时,感官活动虽然暂停,但意识还在活动,为我们呈现了梦境。

二、第二种梦境也是非意识状态的,是因为内外的刺激。在人们休息时,被心识呈现出来。内部因素是由于身体的干扰,如:入睡吃得太饱。外在的刺激是由于自然现象,如:气候、风、寒冷、雨、树叶的声音等等。潜意识对外在刺激的反应而呈现种种景象──梦境。意识理智的处理这些现象,以致不干扰人的睡眠。

三、带预测性的梦是重要的。它向做梦的人预先提示了将要发生的事,这种梦很少发生。佛教认为,除了我们能够看见和感触到的以外,还有其他的天人和精灵是我们无法察觉的。他们可能是我们至亲的人死后轮回转世的,他们维持了以往与我们的关系。他们也会庇护我们。因此,当我们面对问题时,他们就会以梦来提示我们。

四、我们的心识,是过去一切业力的积累。有时候,业力现前时,我们在休息中的意识,会显现某些景象来提醒我们。这些即将发生的事,必定是一件重大的事,因此才会有如此清晰的梦境。

五、梦也可以将两个生活在不同空间的人,以他们强烈的意识相互沟通。当一个人想要与另外一个人沟通时,他只要集中精神,以强烈的意识发出信息就可以了,当一个人处于心识非常平静的状态,在梦境中就能接受他人的信息。

六、所有人类都是做梦者,他们把梦视为“常”,其实梦是“无常”的。他们还未发现年老将取代年青、丑陋将取代美貌、疾病将取代健康、死亡将取代生命。在这梦幻的世界里,把无常的一切当作真实。在睡眠中做梦只不过是梦境中的梦境。唯一清醒者就是佛陀与阿拉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