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5-04-22 作者:王老师
我国的风水学自唐宋起至今分为两大派别:形势派与理气派。两派的思想完全不同,但并不对立,实践说明两派各自都有优缺点,如能将两派结合,取长补短,将更有利于对风水作出正确的判断。形势派注重观察水源脉络和山川形势,通过研究地势山脉的走向,寻找生气旺盛的处所,其实相当于一种风水地理。
形势派起源于战国。魏国有个术士叫管辂,相传风水之术相当高明。传说他从小喜爱观察星象、研究地理。一次管辂从一座坟墓旁边经过,看到坟墓周围的山川走势,不由叹息道:“这座墓地四周的山是玄武藏头、苍龙无足、白虎衔尸、朱雀悲哭,这四个很危险的征兆它都具备了,不出两年这坟墓的主人一家就会有灭顶之灾啊!”过了不久,预言果然应验。管辂提到的玄武、苍龙、白虎、朱雀,是他从道教中借鉴来的四个灵兽,潜心研究之后,将其与地势联系起来,以灵兽的动作比喻山川大地的走向,借以表示吉凶。管辂这样通过观察地形推测吉凶的风水术,便是形势派的前身。
到了晋代,风水大师郭璞在他所著的《葬书》中界定了“风水”的含义,还提出“气乘风则散,界水则止”的风水理论,被后世公认为风水鼻祖。据记载,郭璞一次路过塘栖镇时当地正遇大旱,附近的河流基本都已断流,塘河中仅存的一些水也已浑浊不堪,无法饮用。百姓们十分着急,终日烧香求佛。郭璞看到这种情景,决定打一口好井,帮助百姓度过灾荒。由他选择的地方,不久便涌出了甘甜的清泉,并且这口井还连着地下水脉,井里的水位高出塘河水约六尺多深,百姓再也没有因为饮水问题而犯难。郭璞也因此被风水界尊为“风水祖师”。
管辂和郭璞通过观察地形而预测吉凶的实践及由此得出的一些理论,为后世形势派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,后人在两人基础上,不断研究探索,终于在唐代时期,正式将“形势”作为一个派别推广、沿用开来。
形势派风水学的流派
明清时期,形势派更加流行。原因主要是形势派主张的理论与实践活动,具有较直观外在的形状感受和一定的物质功能,可信度和实用性高,易于被人们接受。随着形势派的进一步发展,因其内部理论侧重点不同,又逐渐划分为三个小的流派,即峦头派、形象派和形法派。
一、峦头派。峦头派研究自然界的山川形势,“峦头”包括龙、砂、山。龙是指远处伸展而来的山脉;砂是穴场四周360°范围之内的山丘;山则指穴场外远处的山峰。峦头派就是通过对山势的研究,来判定某个地方的吉凶。
二、形象派。形象派的研究方法是通过观察山的外形,把山的形状走势看做某种动物或某种物体,从而将其具体化,然后根据其形象的不同来推测吉凶。例如将某个山的形状看做一只猛虎或者一头牛。还可根据山的形状作出联想和命名,如嫦娥奔月、天马腾空等。以山的形状形态来预言吉凶,也是风水学家的重要手段。
三、形法派。形法派是在形象化的基础上展开峦头派中的一些法则,主要是论述形象与穴场配合的方法与规范。例如房屋的右前方有一间小屋,如将门开在小屋的前面,这就是白虎探头;假如房门的正前方有一条水沟直冲而来,则称为“一箭穿心”等等,这些都是风水学中被认为不吉的形态,是在修筑房屋和建造周围环境时应当避讳的。
这三个门派虽各有侧重,但都是由形势派延伸发展而来,相互之间实际上也相互关联,并没有彼此背离。也就是说,看形象的离不开山体;看山体的,也脱离不了形象和形法。